找到相关内容888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进一步引导到出世解脱的“究竟安乐”上。这是第十九经。   再来是26经,26经是很有意思的。有一个“赤马天子”,他问佛陀,请看第二段那句,翻得不太好,它的意思应该是说,赤马天子向世尊问说:“那个世界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  • 紫柏大师与李贽

    对心学末流片面强调“良知”的无善无恶有所保留,认为为学应该落实于“人伦之至”上,而不应盲目地求虚涉妄,张狂无忌。这无疑与李贽“狂禅”行径直接抵触。李贽离家背井,就是为追求出世解脱。他对世间名缰利锁早已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5477158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公元前8年左右(Vattaganan王时),有比丘书写此经,“有字圣典”方初次出世。关于《阿含经》成立何时,应就佛典结集之次第而论。   第一次结集是在佛陀逝世那一年,以摩诃迦叶为首的弟子,共500人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人生格言

    痛苦。  我们要以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业,不但要去除能得的“我”,同时亦要去除所得的对象;以平常心去看待周遭的各种人、事、物。凡事以诚待人,细心对物;做任何事情不要预设立场,以免将自己束缚起来,要明白...

    达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177293.html
  • 朱熹的儒佛之辨

    抨击。尽管如此,儒家一直抓住佛教的“出世”思想和行为不放,对其进行严厉地批判。   程颐(1033—1170)曾说,释氏之学无须同圣人之学进行比较,只从“迹”上就可以判其荒谬:佛氏逃父出家,便是绝人伦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5.html
  • 六朝形神之争

    了佛性是客观的存在,但仍然没有指出这一联接轮回的主体是一种实在还是非实在。   不过,总的来说,古代印度充斥着浓烈的宗教气氛和出世主义的传统,无论是作为沙门思潮的佛教还是作为正统的婆罗门教,大多数教派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278263.html
  • 道宣与长安社会

    高屋建瓴,直截了断,实具宗匠手眼。在太虚法师认为可学为依止之“隋唐诸宗师”中,律宗祖师道宣即其一。诚如是,则隋唐佛教之活力何在?诸宗师又是如何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大事?本文拟以长安社会的文化生活作为背景,对...,也是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所在。   除了客观环境和主观精神外,就佛教的特殊性而言,处理好理想的出世和现实的人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在此问题上,道宣的人生经历提供了许多可资研究的素材。如处理与朝廷的...

    王亚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278298.html
  • 和合众缘构建和谐 两岸携手共襄盛举——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纪实

    沟通交流中加深彼此理解,在取长补短中实现共同进步;需要互信、互助、互惠、互利,扩大各方利益交汇点,培育共同利益增长点,以合作求和平,以发展求和谐;需要以出世之心,做入世之事,共担世界和谐重任,共享和谐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1478325.html
  • 唐宋佛教文人的风采

    清廉,并无积蓄,在此过了几年穷苦困顿的生活。从他在密州超然台所作的《水调歌头》,不难看出他超尘出世之志和热爱人间生活的两种心情:  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578596.html
  •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往相回向的善行有二方面,一是自己所修善行,包括众生过去、现在所作的一切功德善行,众生身、口、意三业所作的一切功德善行,以及众生所作的世俗善行和出世善行。世俗善行即戒福和行福。所谓戒福就是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878602.html